当前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

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《关于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的建议》(20号)的答复

发布时间:2024-06-29

【字号:

分享:

皇振海代表:

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的建议》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科研经费投入方面

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促进科技研发的多元化投入。2020年以来,营口市政府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,带动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。市财政累计安排科技研发资金2.21亿元,为我市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科技研发提供资金保障。

(二)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

扎实推进“揭榜挂帅”重大科技专项行动,2023年,我市5个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类项目入选获省“揭榜挂帅”科技重大专项立项,获资金支持1100万元。实行企业科技特派员(团)制度,征集了高校院所159名专家学者,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服务。加强与中科院沈阳分院战略合作,举办中科院助力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项目与成果推进会,向我市100余家科技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、需求对接。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,逐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2023年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突破3.5亿元,同比增长39.7%。

(三)引进培育环保人才方面

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完善人才政策体系,为实现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一是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人才。深入实施“营口英才计划”。制定发布《深入实施“营口英才计划”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》,出台了人才奖励、平台奖补、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引才用才等方面配套细则20个,鼓励支持人才干事创业。启动第二批“营口英才”遴选工作,将环境科学领域人才纳入重点遴选范围。细化落实“百万学子留辽来辽”专项行动,创新实施“高校优才选招计划”,采取直接面试方式选招了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毕业生99人,其中,环境专业类8人,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2人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2人。二是创新平台载体培育人才。畅通柔性引才渠道,深入推进“企业·博士双创计划”,2023年,促成我市企业与东大、大工等高校合作攻关30项技术,柔性引进域外高层次人才(团队)26个。2023年,全市新增各类人才0.57万人,人才总量达到49.5万人,新入选国家级人才引进计划1人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27人,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6项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三是打造优质环境留住人才。坚持人才发展优先投入,将市本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从每年度1000万元提高至6000万元。加强对人才关心关爱,统筹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领导走访对接专家29人,发放慰问金5.8万元。实施人才安居工程,在辽河经济开发区上线配租87套人才公寓,真正实现让企业人才“拎包即入住、入住即回家”。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、配偶安置政策,2023年解决人才子女就学20人、安置配偶工作3人。出台了《营口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办法》,发放医疗保健证120本,凭证享受就医绿色通道、免费健康体检等医疗待遇,落实52名高层次人才免费健康体检。加快健全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,启动2024年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工作。推出“营口惠才卡”制度,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、金融、交通、旅游等方面“全链条式”服务体系。

(四)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方面

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信局研究制定《营口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》,明确要加快推进节能环保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,围绕节能减排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进行支持,同时积极推荐申报国家、省科技项目,持续扩大节能环保技术供给。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,持续注入新鲜动力,实现优势互补。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,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作用,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。依托科研实力突出的环保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,引进和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载体,推动建设一批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节能环保专业技术创新平台,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平台能级水平。

(五)加强与外市的合作与交流方面

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、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、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、生态环境部海河北海局监测科研中心、辽宁省环保集团等七家国家级、省级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重点围绕水、气、固废、土壤、应对气候变化、生态修复等领域,就业务拓展、技术交流、科研合作、人才培养、项目落地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角度合作,注重结合营口市情实际,做优生态资源,助推我市生态环境领域项目与国家、省级部门接轨,聚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。

二、下一步工作措施

结合建议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
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地方财政预算。市财政局、市生态环境局与市科技局将密切配合,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,同时加大市本级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资金的预算安排,鼓励生态环保科技创新,为建设美丽营口提供资金保障。

二是聚焦服务大局,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。用好用足上级支持人才相关政策,以“八仙过海”的灵活方式引进人才。深入实施“营口英才计划”,认真开展“营口英才”遴选工作,给予引才用才成效明显的企事业单位奖励支持。深化校地校企交流,开展综合性对接活动,扩大招才引智成果。建强用好人才服务云平台,更好地满足各类用人主体人才需求。完善营口科技市场功能,强化科技人才与重大产业、重点企业对接,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营转化。加大海外引才力度,常态化做好人才安全保护工作。

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外市的合作与交流方面。以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七家国家级、省级单位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支撑,继续接轨高水平国家级、省级平台,学习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,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管理和科创水平。

 

  • 附件:
  • 视频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